100元附近学生_200元同城服务,附近100快餐二维码,同城约茶接单上门服务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明创建 > 文明城市

城与人的文明交响——承德市文明城市创建的蝶变之路

来源:承德日报    发表时间:2025-06-03

武烈河畔的晨光里,太极拳的韵律与广场舞的活力交织;避暑山庄的绿荫下,志愿者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洁净步道间;改造一新的?;肥谐∧?,商户与顾客在智慧便捷的环境中笑语相闻……这一幕幕生动图景,正是承德以文明之笔,在紫塞大地上精心绘就的和谐画卷。

文明,一个时代的价值观,一座城市的精气神。自锚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以来,承德市始终秉持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初心使命,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“生态强市、魅力承德”为目标愿景,全市上下齐心协力,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乎城市品质与人民幸福的深刻变革。

思想之变:从“关键少数”到“全民共识”

曾几何时,文明创建在部分人眼中,似乎只是政府部门的“独角戏”。如今,当理论宣讲的“蒲公英”飞入寻常巷陌,当“文明承德 你我同行”的景观小品融入公园广场,当2100余支宣讲队伍将“习语金句”化作3.6万场接地气的乡音乡韵,思想的种子已在全体市民心中悄然萌发。

文明城市全员共建,人人皆是“战斗员”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,“领导干部大讲堂”引领学习风尚;市民群众热情响应,“双争有我 共建文明承德”活动如火如荼。620名“新时代好少年”、44位“河北好人”、6名“中国好人”从街头巷尾中涌现,3800余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超10万场次,5个单位荣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“四个100”先进典型。崇德向善,正从政府的倡导,内化为全民自觉的行动准则。

民生之变:从“急难愁盼”到“幸福满格”

文明城市创建,归根结底是为民造福的“幸福工程”。我市已连续三年将超过80%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,让创建成果具象为百姓身边可触可感的温暖改变。

烟火气里见温情。城市管理不再冰冷生硬,“轻微不罚”“首违免?!钡陌菡呷弥捶ǜ形露?;24个精心规划的“地摊经济”“夜经济”区域,为1745个摊点点亮生计之灯,激活了城市血脉里的烟火人情;旅游旺季,60余家企事业单位敞开大门,4.5万余辆次游客车辆免费停放,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成为承德最好的名片。

老旧小区焕新颜。三年攻坚,105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113664户居民,904万平方米的老旧空间重焕生机。曾经斑驳的楼道墙面被粉刷一新,坑洼路面变得平坦宽敞,新增的4218个公共停车位化解了“一位难求”的焦虑。裕华路、蓝岛、五云桥等市场的华丽转身,投入超千万元,换来的是市民“菜篮子”的便捷与舒心。

绿色空间沁心脾。13条城市干道披上绿装,85万盆立体鲜花绽放街头;101个精巧的“口袋公园”如翡翠般散落城区,推窗见绿,出门入园,生活品质在方寸之间悄然提升。3个省级“美丽街区”、6条“精品街道”串起诗意栖居的风景线;106座新改建公交亭、66座高标准公厕,让“旱厕清零”与“公交全覆盖”成为主城区标配。

风尚之变:从“行为约束”到“气质养成”

文明,并非刻板的教条,而是融入日常的优雅习惯,是城市由内而外的精神气质,承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将文明基因植入城市肌理。

《承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如同一把无形的标尺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,细化为市民举手投足间的行为自觉。公园广场、电子屏幕、公交站亭,“文明承德 你我同行”的公益广告与景观小品俯拾即是,营造出浓厚的崇德氛围。从“习语金句”的广泛传诵到身边好人的故事分享,文明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。

小区楼道里,堆积的杂物减少了;斑马线前,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的画面成为常态;餐馆里,“光盘行动”引领节俭新风,“舌尖上的浪费”大幅减少……这些细微之处的进步,如同涓涓细流,汇聚成承德城市文明气质的滔滔江河。文明,已从外在的规范,升华为市民内化于心的修养,成为城市历久弥新的品格。

治理之变:从“集中攻坚”到“长培长固”

城市文明建设,不是迎合标准、集中攻坚的“百米冲刺”,而要抓在经常、融入日常,通过制度机制、品牌活动,涵养社会文明风尚,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。为此,承德以机制创新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,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常态化、长效化转变。

数字赋能为精细治理插上翅膀?!俺行陌臁逼教ü菇ㄏ呱舷呦乱惶寤裢?,4.1万件企业诉求实现99.3%办结率和100%满意度?!?2345”政务服务热线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梁,接通率超99%,群众满意率保持98%以上。运用大数据手段,对交通场站、商业街区、背街小巷进行常态化“视频督导”,精准识别占道经营、违章停车等顽疾,实时推送“文明提示”短信,实现问题发现、交办、整改、反馈的智慧闭环。

城乡文明之变:从“星火点点”到“全域芳菲”

文明创建,城乡不可偏废。承德坚持全域推进,将文明的星火从城市播撒至广袤的乡野。

阵地建设筑牢文明根基。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217个实践所、2636个实践站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,构筑起凝聚群众、服务群众的坚实堡垒?!拔拿鞒械轮驹赶刃小薄扒炕こ獭薄拔拿魇导先小钡?0万余场活动,让文明新风在城乡大地劲吹,阵地从“有形覆盖”迈向“有效覆盖”。

结对帮建激活治理末梢。市直单位与社区深度捆绑,“星期六文明实践行动”风雨无阻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,清运垃圾、修补路面、规划车位……2300余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,1000多个公共文明难题迎刃而解。楼道亮了,路面平了,停车有序了,群众脸上的笑容成为文明创建最动人的注脚。

机制保障让文明建设行稳致远。全市217个乡镇(街道)宣传委员、2459个农村理论宣讲员、文化辅导员、文明实践联络员全部配齐到位,确保文明工作在“最后一公里”有人抓、能落实。专项资金精准投入,市县乡投入稳步增长,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并进提供不竭动力。

多年的实践证明: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为一时一域的奖牌,而是为民务实的民生工程,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。从“党委领航”的顶层设计到“全民参与”的生动实践,从“民生温度”的持续提升到“数字赋能”的治理革新,从“崇德向善”的价值引领到“全域共建”的均衡发展,承德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、符合本地实际的文明创建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