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,乡风文明是保障;文明乡风,移风易俗是关键。为生动展现文明村镇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、切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,中宣部文明创建局、中国文明网推出“文明村镇创建巡礼”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,邀您一起塑造文明乡风,助力乡村振兴。??
??近年来,范荡村坚持以“戏”为媒,依托淮剧之乡,放大“小淮戏之村”效应,聚焦陈规陋习,创作生产一批群众爱看爱听的移风易俗节目,以文化人,成风化俗,有效推动人情负担减下来、攀比之风刹下去、新风正气树起来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

??老百姓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到底有哪些?范荡村坚持请进来、说开来,专门组建村组干部、红白理事会、乡土艺术团及党员群众代表等人员共同参与的“移风易俗乡土小戏创作专班”,经常性邀请大家在宽松氛围中唠家常,理出群众普遍关注的痛点问题和具体事例,为地方文艺团体创作提供源头活水。
??“除了参加会议征集意见和线索,我有个习惯,就是没事到群众家里绕一绕、聊一聊,听听大家平时在关注什么”,今年74高龄的范荡村乡土文化艺术本土顾问沈成军说,只有强共鸣的作品才能真正吸引人、感染人、引导人。不仅如此,范荡村还把百姓议事室、村民议事会、有事“码”上说等平台资源进行整合、融合,群众若发现赌博、迷信、高随礼、高彩礼等现象,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直通“导演室”“编辑部”。大家纷纷称赞:“村里艺术团的节目演的都是老百姓的身边事、心头事,真的是‘喇叭一喊,全村来看’”。

??“要有好反响,正能量和观众缘缺一不可。说白了,新的土的都要来,泪点笑点都要有?!狈兜创逑缤廖幕帐跬鸥涸鹑撕谓鹑手毖?,“小舞台也要高标准”,每一句台词、每一个表情都要打磨,如此才能整体出色、细节出彩。“演老百姓喜欢的戏”,正是范荡村一直坚持的服务宗旨。
??“不让彩礼成负担,真爱金钱买不到?!薄叭胛槿胙Р谎缜耄乔挡皇绽?。”“父母生前不厚养,死后葬礼讲排场,大动干戈图了啥?要面子”……近年来,无论是节庆演出、专题演出,还是乡土文艺队的惠民演出,范荡村的村民们最爱看的、点赞率最高的当属移风易俗类节目。“很多原创节目在范荡是家喻户晓,比如小品《出礼》、小淮剧《亲家和》、莲湘表演唱《人情减负“涟6条”》等等,大家一提到名字都能说上几句?!奔仁瞧庇延质谴宓匙苤榧堑姆都咏鹕钣懈写?,“这些节目说的是乡土新闻、用的是乡音俚语,寓教于乐,大家非常喜欢、十分欢迎!”

??戏后:回顾改进点
??“现在‘人情债’少了,‘人情味’又回来了?!狈兜创逶谕獯匆等耸糠都邮び懈卸?,“关于移风易俗,村里小戏唱得非常好,入情入理,例如出礼不超200块,满月、10岁可办事,80岁以上才祝寿,之前回来我也听他们唱过,我们在外的人,也要自觉遵守,不能坏了村里的规定?!?/span>
??范荡村乡土文化艺术团成立至今18个年头,有土生土长的群众成员15人,年龄最小的52岁、最大的80岁,原创节目60个,每年开展惠民演出达三十余场次……范荡村乡土文化艺术团不仅在本村认可度极高,在周边镇村也是声名显著。究其成功秘诀,涟水县淮剧团负责人翟勇军认为,范荡乡土艺术团作为“淮剧涟水现象”东路军组成部分,坚持戏为群众演,为农民抒怀,节目走新更走心,不仅留得住观众,还能让大家观后有感,记得住、愿意传,关键是不良习俗戏里有比照,更能让群众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