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多彩的风俗
-
【祛病防疫】
解州端午,男女戴艾叶,称为“去疾”,幼童则系百索于脖 子上,据说这是“为屈原缚蛟龙”。隰州端午,各村祭龙王, 并在田间挂纸。怀仁县端午又名“朱门”。定襄县端午,学 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。潞安府以麦面蒸团,称为“白团”, 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。
-
【驱虫避害】
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,往往于节前预汲,据说是为了避井毒。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,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 椹,可全年不误食苍蝇。各炉食铺出售“五毒饼”,即以五 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。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 相馈赠礼品。赵县端午,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,邀请 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,称为“踏柳”。
-
【系五色绳】
邹平县端午,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,传说可以避邪。日照 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,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 扔在雨水里。临清县端午,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(麦稓做的 项链),女孩带石榴花,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,鞋 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。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 种毒虫。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。
-
【吃五黄】
嘉定县端午,不论贫富,必买石首鱼(俗称鳇鱼)煮食。仪 征县也有“当裤子、买黄鱼”的俗谚。南京端午,各家皆以 清水一盒,加入少许雄黄,鹅眼钱两枚,合家大小均用此水 洗眼,称为“破火眼”,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。武进有夜 龙舟之戏,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,且有箫鼓歌声相 和。
-
【包粽子】
相传,屈原投汨罗江后,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,一直 行至洞庭湖,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。于是有位渔夫拿出为屈 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
-
【赛龙舟】
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 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 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 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 渡之习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